贵州石材:销售资源或品牌
贵州省是大理石的重要产区,已发现储量超过30亿立方米,位居中国前列,但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国内外石材行业一直不为人所知,许多来自贵州省,流行于国际市场的石材品种,被称为广东石材、四川石材、山东石材高价出售。贵州石材行业一直依靠石材资源的销售,没有品牌,没有深加工,没有附加值,该行业已成为其他省份同行屁股后面的小弟弟,行业总量羞于人性化。
如何摆脱落后现状,加快石材深加工企业的发展,如何努力把我省石材产业放在国内石材产业链的上游,增加石材生产的附加值,值得我省石材产业思考。是依靠低价转售石材原材料资源,分市场,还是发展贵州石材自有品牌,切国内外市场的大蛋糕?贵州有300多家大小石材企业站在发展的十字路口。
贵州海贝花铺在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是近年来中国建造的大型建筑之一。在施工过程中,来自法国的世界建筑设计大师安德鲁对建筑材料的选择非常苛刻。根据安德鲁的设计理念,工作人员已经好几年没有找到合格的石材材料了。后来,我终于在贵州的一个山谷里发现了一种奇怪的沉积岩,叫做海贝花。当样品提交给安德鲁时,国际大师立即决定使用贵州的石头。
地壳剧烈运动后,海底变成陆地。原本生长在海里的贝壳混合在石头的沉淀物中。经过数亿年的变化,形成了岩石。这种岩石制成的石板是黑色的。切割后,白色贝壳仍镶嵌在其中,演变成不规则的白色花朵,与黑色背景形成鲜明对比,这就是贝壳花的起源。这种珍贵的石头产量很低,非常珍贵。
今年10月,贵州省组织了一批领导到北京学习。当他们参观国家大剧院时,当叙述者介绍国家大剧院建设中使用的石头时,海贝花来自贵州,参观者感到惊讶和自豪。
向国家大剧院贵州黔源矿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田告诉记者,收到订单后,他既高兴又兴奋,因为这是展示贵州石材的绝佳机会,即使不赚钱,工人们加班,终于按时完成了采石任务。但不幸的是,贵州有很好的石材原材料,但没有深加工企业,我们收到订单,找到整个贵州省,但没有企业能加工石板的质量要求,没有办法,我们不得不把石材长途到省加工,费时费力,也增加了高运费和加工成本,业务让我对贵州石材行业落后的现状增加了深刻的了解,我认为这种情况必须改变,否则贵州石材没有出现。
拿着金碗讨饭
从事石材生意多年的田如祥,对全省石材工业发展的落后有着深刻的理解。贵州木化石米黄、金米黄、羊艾米黄、琥珀玉、毕节水晶玉、海贝花、灰木纹等品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深受外国用户的喜爱,尤其是欧洲用户,但不幸的是,贵州主要销售原材料和少量粗糙板材,处于产业链的底部。田如祥告诉记者:我省依靠自然给予自然资源和廉价劳动力,简单开采销售原材料,费力,销售价格受上游厂家限制,平均60元一平方米原材料石,经省厂家加工,价格翻了几倍,成为200元至600元一平方米,所以贵州人做的是努力工作,利润最低,广东、福建厂家和中间卖家高利润,长期存在,导致省石材行业对外省的依赖越来越高,深加工企业发展。
我省商人李厚禄在广东云浮分销大理石,为记者算了一笔账。西部的大发展推动了贵州的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全省石材消耗量大幅增加,每年约70万立方米。将原材料拉到其他省份加工后再拉回。每立方米的运费只增加了近3000元,只增加了20亿元,这种浪费是非常巨大的。低价销售资源,高价购买成品,对贵州太不公平了。
黔西南商人王友伦长期在福建等地做石材生意。他对贵州石材工业当前发展模式的危害越来越大。王友伦分析说,短期来看,我省只销售资源,导致产业附加值低,税收流失到其他省份,省建筑材料成本增加,长期来看,资源开采后,我国石材工业仍无法发展,更不用说建设贵州自己的石材品牌,省行业只会越来越落后,越来越被动。
还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贵州开采资源,破坏环境。这个沉重的成本不能带来高附加值。然而,未来治理生态恶化的成本必须由政府和贵州人民承担。王友伦悲伤地说:据我所知,在贵州开采大理石资源的老板大多是福建人和广东人。他们在福建和广东设立了加工厂。他们来贵州承包矿山,开采矿石,拉回省内加工,然后将成品返还贵州。在这种情况下,贵州与其他省份的制造商讨论高质量大理石资源的金饭碗。这太不划算了。我们必须发展自己的深加工企业,改变当前的状况。
没有石头反成石中心
广东省云浮市,中国石材生产加工的重要配送中心,由于长期开采,当地石材资源几乎耗尽,云浮市长期依靠石材工业发展当地经济一度陷入困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近年来,云浮市一方面从世界各地进口了大量的石材,实现了世界著名的石材供我使用。同时,广西和贵州作为当地石材加工的原材料生产地,借鸡生蛋,建设中国石材流通示范基地。2004年12月19日,云浮市与黔西南州建立了友好的市州。其中一个重要的合作方面是云浮市利用石材加工基地的优势,结合黔西南州优秀的大理石废料资源,共同发展石材产业。
在当地没有石材资源的情况下,云浮市作为广东省最年轻的地级市,只有一个石材行业。2007年发展到4000多家石材企业,总产值达到60亿元,预计今年达到70亿元,企业规模和年产值居全国前列。
目前,云浮市率先不断提高石材行业创新水平,加快产业升级。2007年12月底,亚洲最大的人造石生产线百里通新建材有限公司在云安县投产。此前,该市有三家生产人造石的企业。
福建省水头镇是我国另外一个重要的石材集散地,该地石材行业发展时间远在云浮之后,但后来者居上,这个在中国地图上几乎寻找不到的水头镇,凭借河运及海运优势,居然包揽了全国约70%的石材进出口业务,并不盛产石材的滨海小镇发展成了全国最大的石材集散地、中国石材城、世界级石材中心。这个面积仅有117平方公里的小镇,2007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09亿元,地方工业税收2.4预计今年将超过3亿元。
在强大的产业集聚功能的推动下,石材机械、辅助材料、磨料磨具、刀具、石材工艺品等配套产业发展迅速,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石材产业供应链。目前,全镇石材机械企业10家,磨料磨料生产企业8家,金刚石生产企业100家。
云浮市和水头镇石材工业的成就让铜仁、黔西南、黔南等地的废料开发商羡慕不已。云浮市和水头镇石材工业的成就与当地政府部门的关注、指导和支持以及行业协会的组织、协调和服务密不可分。贵州拥有优秀的大理石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贵阳直达广州的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已建成。建成后,贵州与广东的距离将大大缩短,出海距离也将大大缩短。贵州能否凭借这些优势发展成为石材工业的后起之秀?
贵州石材行业急需规范引导
记者想在网上搜索我省石材行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不幸的是,他只搜索了不超过10个网页。除了我省部分企业和个人发布的石材原材料销售信息外,贵州石材工业在高度发达的现代网络中没有消息。
记者从相关方面了解到,我省已成立贵州石材工业协会,记者翻阅了相关信息,咨询了相关部门,终于找到了协会的位置,但已经空了,最终得知协会于2005年被取消。据记者了解,我省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大省,煤炭、磷、铝等资源非常丰富,省内大理石矿业的发展不受重视,部分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根本不掌握大理石产业的基本情况。
记者从黔西南、铜仁等州发现,由于大理石开采行业门槛低,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主要关注有色金属矿、煤矿治理、大理石开采监督、大理石矿私人开采严重,没有标准,没有行业标准。
贵州省矿业局专家发表意见,天然石材是一种环保材料,是不可再生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天然大理石,所以资源有一天枯竭,这决定了未来大理石产业的发展,谁掌握了石材资源,谁掌握了主动权。只有走精加工之路,我省才能更好地利用和保护有限的资源。同时,建立行业协会,加强对行业的指导和规范。政府部门应制定行业发展计划,避免无序开采,引导行业健康发展。云浮、水头应建设中国石材城市、国际石材中心、中国石材流通示范基地。我们必须提供他们想要流通的东西。无论我们是提供简单的原材料还是精加工产品,其优缺点都值得我们做出良好的选择。
广东省云浮市政协委员、春光石材有限公司董事长万福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贵州石材资源良好,贵阳至广州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几年后可通车,三、四小时可到达广州,大大缩短了空间距离,是贵州石材产业发展的机遇,希望贵州同行能抓住机遇,规范发展,快速发展。
可喜的是贵州省部分石材经营者已经意识到了加速发展的动力和压力。贵州黔源矿业开发有限公司是贵州省石材加工重点企业,2007年投入5000余万元在贵阳花溪区修建了一座现代化的石材加工厂,今年9月建成试生产,并于10月份参加了在广东云浮举办的中国国际石材科技展览会。我省石材企业终于在世界同行面前大方地露了一次脸,发出了我省石材产业的声音。贵州黔源矿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有康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贵州的石材产业落在了后面,根本没有话语权,现在我们只有把企业和行业做大做强,这样才能和人家坐在桌子前平等谈判,由完全被动变为部分主动甚至完全主动,进而我们还要建立起自己的营销网络和销售渠道,把贵州的好产品、好名声直接留在一线客户那里,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贵州石材自己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