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统计局10月份发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家具零售增长高达41.7%。与此同时,在前9个月,家具出口金额和单价也大幅上涨。然而,随着家具价格的大幅上涨,由于缺乏设计、技术和品牌,中国家具行业经常遇到贸易壁垒,行业整体利润接近冰点。
国家统计局10月份发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显示,家具零售额大幅增长,高达41.7%.国家海关总署1―9月家具产品出口统计数据表明,前9个月,我国家具出口16.64亿件,下降39.90百分点;出口金额165.91亿美元,同比增长33.13%;平均单价9.97美元/件比去年同期增长121.56%。
业内人士表示,家具价格的上涨是基于木材价格的持续上涨和一系列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并没有使国内家具行业摆脱低利润的束缚。价格上涨并不能解决行业的根本问题。关键是依靠设计创新和技术创新来武装家具,使行业走出泥潭。
木材涨价
木材价格上涨是国际性的,但国内家具行业的利润普遍下降。
由于我国对木材需求的不断增加,为了保护森林资源,我国对森林砍伐采取了更严格的监督措施,导致木材产量急剧下降。过去,国内木材价格上涨,家具企业寻求从国外进口,但国际市场家具木材也供应短缺。
2006年,俄罗斯调整了木材关税,增加了税费,原木和未加工锯材的出口关税由原木和未加工锯材制成6.5%、不低于2.5欧元/立方米6.5%,不低于4欧元/立方米,到2007年7月,进一步增加到10%,不低于6欧元/立方米,导致出口迅速下降。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受到中国许多家具企业的青睐,原木材出口不受限制,但现在林业政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控制和限制采伐措施,限制
据了解,不仅木材价格上涨,家具辅助材料价格也在持续上涨。油漆、粘合剂、硬件等价格上涨也在去年年底加速,加上燃料和油价的上涨,也让家具企业抱怨。为了大幅提高消化成本,家具企业不得不在压缩利润的同时提高产品价格。业内人士认为,未来10年木材供应紧张,价格上涨将是行业的整体趋势,国内家具行业面临着持续而巨大的成本压力。
内外压力
在木材价格上涨给家具行业带来沉重压力的同时,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国际贸易壁垒等一系列措施也放缓了家具出口的步伐。
不久前,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局等七部委联合发布了《林业产业政策要点》,加强对林业产品精加工业的监管;今年7月1日,中国出口退税率下调,家具出口退税率从13%下调至11%或9%;8月23日,《加工贸易禁止商品目录》再次调整,17种家具被列入出口限制商品,明确规定禁止出口以国产木材为原料生产的家具。
对于家具企业来说,出口退税率下调2%意味着成本增加2%,许多家具企业的利润率往往在1%到2%之间。抑制木制品出口政策对整个家具行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别是对以出口为主的加工贸易家具企业。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中国北方很多企业主要使用当地的木材生产家具,其中近40%属于加工贸易型企业。如果不及时调整产品结构,这些企业肯定会遇到行业的寒冬。由此产能过剩可能转移到国内市场,使利润微薄的家具行业竞争更加激烈。
与此同时,国内家具行业也面临着国际贸易壁垒。2004年底,美国裁定征收中国输美的木制卧室家具0.83%―198不同%的反倾销税。2006年,欧盟家具企业还向中国出口的软家具提出反倾销投诉,并于2007年6月开始实施《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制度》。中国家具制造业作为直接应用化工产品的相关行业,受到冲击。
突出瓶颈
归根结底,国内家具行业面临的困境在于中国家具行业缺乏创新设计和技术。如果国内家具企业的设计是原创的,技术是先进的,材料是环保的,无论是木材价格上涨、贸易壁垒,还是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带来的不利因素,都可以消化和克服。国家家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报道,目前我国5万多家家具企业中,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仅占全国企业的1%左右,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在技术方面,这些企业大多处于低水平机械化制造阶段,技术水平落后,技术设备研发创新不足,甚至与发达国家家家具制造业的计算机控制生产相去甚远。不仅如此,在产品设计方面,我国家具行业的抄袭趋势进一步制约了家具产品附加值的提高。据了解,目前国内相当数量的家具企业没有专门的研发设计师,家具设计大多是带来主义――模仿外国产品,使中国家具行业的利润一直徘徊在较低水平。再加上外部不利因素的影响,行业利润遇到冰点并不奇怪。如今,虽然国际市场有大量的家具产品从中国出口,但它几乎不会对高端国际家具品牌产生任何影响。其根本原因是中国出口的家具大多是低端产品,没有创新的设计和技术。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家具行业要改变现状,必须利用高科技和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家具行业,注重依靠设计创新、技术创新、品牌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产品竞争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加快家具行业内部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产业升级,走出现代专业生产道路依靠自主创新。依靠创新的武装家具,使家具行业尽快走出行业泥潭。